|
“2015年,村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,去年這個數字就變成了25000元,增長8倍多?!?宜都市紅花套鎮大溪村村支書陳長紅告訴記者。10月21日,“決勝之年看湖北—網絡大V荊楚行”活動來到湖北宜昌,大V們走進宜都市紅花套村大溪村,了解該村脫貧攻堅情況。
車子一路駛來,沿路橘果飄香,碧水蕩漾,一條寬闊的柏油村路延伸到蔥郁的大山深處……大V們不會想到,這個美麗的小山村,3年前還是省級貧困村。如今這里已變成遠近聞名的‘美麗鄉村’建設典型示范村。2017年,大溪村112位貧困戶全部摘掉貧困帽。
短短幾年時間,大溪村如何實現華麗蝶變?
甩掉貧困帽 搬進幸福家
大溪村位于宜都市紅花套鎮西部山區,全村版圖面積32.1平方公里,耕地861畝,過去,全村共291戶、866人,其中貧困戶就有43戶、112人。
四面環山的大溪村,山大人稀,地形狹長,產業基礎一度十分薄弱,毛竹和柑橘是當地主導產業。村民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,在泥土里摳錢,忙忙碌碌一整年,收入卻微乎其微。
58歲的林毓森是五組村民,曾住在大山深處,距離村委會約15公里,出來一趟要走幾個小時,“經常是看天出門,下雨都不敢走遠”。辛辛苦苦忙碌一年,收入甚微。2015年,林毓森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。
2016年10月,林毓森一家三口搬進村里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。走出大山,林家的日子一天天紅火起來。走進林毓森的新家,記者看到屋里的設施與城里的家庭沒兩樣——二室一廳的房子寬敞明亮,平板電視、電冰箱等一應俱全,摩托車直接開到家門口。
搬得出,能就業,收入還穩定。林毓森算賬:他在村里的漁業養殖基地上班,每月收入2300元;妻子在村里做保潔,每月收入250元;家里4畝土地流轉費每年2600元,參與分紅600元,光伏補貼每年3800元……“我一個人的工資都趕上了過去全家的收入?!彼种煨α?。
產業扶貧 鋪就致富路
俗話說: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?!贝笙逡朊撠氈赂?,只有依靠大山發展相關產業。2017年,經過鎮委政府和市鎮兩級財政部門的積極申報爭取,大溪村被納入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,正式啟動美麗鄉村建設項目。
圍繞打造醉美大溪、靈秀大溪,實現農旅結合、旅游觀光,助推村級增收、村民致富的目標,當地既打好當前的基礎,又著眼于長遠的發展,3年來,一年一變樣。
過去只能在江水中生長的鱘魚,隨著“鱘魚上岸”如今“游到”大山中,不僅吸納35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,增加了村民的整體收入,還為大山深處增添了一抹亮麗的風景。養殖戶介紹,一條魚能賣上10萬元,鱘魚還能做成魚子醬、鱘魚皮包、鱘魚皮帶等產品,為村民帶去收益。
2017年9月,大溪村注冊成立宜都裕農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,在大溪鱘谷上側及龍洞灣流轉35畝土地,建設50個標準大棚,種植羊肚菌。合作社負責人方秉華介紹,基地年產羊肚菌干貨300公斤,年收入約15萬元。每年為貧困戶人均增加務工收入1.5萬元,貧困戶每年可參與分紅2萬元。
然而羊肚菌每年種一季,3月底采收完畢,此后大棚閑置長達8個月,“土地閑一時,人就閑一年”。如何增加土地利用率讓農民增收?2019年,合作社從當地一家菌業研發企業采購10萬株靈芝苗試種,獲得成功?;胤N植的靈芝每年可采割3次。除作中藥材入藥外,合作社還發展靈芝盆景種植,提高農特產品附加值。目前,大溪村靈芝種植面積達12畝。
農旅融合 暢享新生活
近年來,結合大溪村獨特地理優勢,以自然山水風光為主色調,利用大溪水庫及流域濕地環境,集休閑游覽、戶外運動于一體,建設一條“路在林中,房在園中,四季有花,月月有彩”的生態走廊,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。
小橋、流水、人家……群山環抱的大溪村,恬靜秀麗,猶如世外桃源。2019年9月,該村入選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典型示范村名單。
沿著潺潺的小溪,來到大溪水庫。站在雙曲拱壩壩頂,萬頃碧波環繞綿綿青山,野鳥戲水,游人泛舟,恬靜秀麗,美不勝收?!皝淼饺荷江h抱的大溪村,猶如置身于世外桃源?!庇慰唾澆唤^口。
如今,大溪村綠色蔥蘢、空氣新鮮,寬闊的柏油馬路環繞村莊,車流不息;布滿鵝卵石的河灘上,游客們白天盡情嬉鬧,夜間燒烤,歡聲笑語在山谷中回蕩……
?。ê睆V電融媒體記者曾晗 周鑫 攝影周瑞騏 周筱歡 責任編輯 胡家雨)
來源:湖北網臺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