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是說你是誰、你的目標、你的理想?!?/div>

悟空則是高調且自信的。
當著各路神仙,痛斥天庭數不盡的虛偽。
不是針對某個人,而是平等地看不起所有人。

但諷刺的是,當真進入體制后,他也變了。
忘記了自己過去的叛逆,轉而要求兒子聽話。
「學會夾著尾巴做人」

看到這里我們才發現,所謂的第四卷經書,只是個麥格芬。
孫維辰尋找的也不是抵抗牛魔王的法寶,而是抵抗父權并完成自我認同的機會。
這種對于獨立的渴望,使他與王進處于平行軌道上。
「我永遠不想跟你一樣」

當然,預想歸預想,效果卻不盡人意。
《西游ABC》 最大的問題,出在完成度太差。
例如,最終的神魔尤為潦草。
牛魔王的心路歷程缺失,莫名其妙成為大反派, 情節驅動變得沒頭沒尾。

王進的轉變,也很難讓觀眾信服。
身處種族歧視的漩渦中心,他卻一再 拒絕站出來發聲。
更是為了一己私利,與施暴者達成利益勾兌。
狠狠背刺了自己所代表的少數族裔。

所謂的身份認同,更像一場笑話——
在扮蠢大賽中拔得頭籌,通過了白人為主體的球隊文化測試。
穿著皮卡丘睡衣,用衛生紙把學校的雕像團團圍住。

戀愛戲碼更是讓人分分鐘出戲。
甚至安排了一段美國甜心愛上男主 的俗套戲碼。
刻意十足,宛如一部男頻爽文。
魔改不是原罪,庸俗才是。


有意思的是,這部劇在國內外反差極大。
國內一片罵聲。
海外的口碑,卻爆了。
爛番茄網的新鮮度高達94%,爆米花指數也有83%。

說到底,這部《西游ABC》的重點是「ABC」,而不是「西游」。
符號化的華人文化背景+亞裔的身份探尋主題,才是外國觀眾感興趣的地方。
即便完成度一般,卻也能戳中華裔的痛點。
比如,劇中就有一條獨立的敘事線。
關繼威近乎本色出演了一位「黃金配角」。
具體表演嘛,就是扮丑搞怪,為劇情注入粗劣的笑料。
二十年后,曾經的丑態仍被循環播放,成為惡搞表情包。

賣力表演,并沒有為他換取事業的進步。
等待他的片約,仍是千篇一律的丑角。
他也想演英雄,但在當時卻不被允許。
「我希望有個在看節目的孩子知道,自己不必成為眾人的笑柄?!?/div>

近年來,亞裔題材逐漸成為新的流量密碼。
不僅有《寄生蟲》《魷魚游戲》等韓國影視的風靡。
《瞬息全宇宙》等華裔電影,也借上東風。
在今年奧斯卡頒獎禮上,橫掃七項大獎。

或許你會說,這不過是為了政治正確罷了。
但,背后幾代人的努力,不能視而不見。
過去幾十年間,華裔電影人逆流而上,從邊緣到舞臺中央。
誠然,《西游ABC》的劇情與制作都乏善可陳。
但,魚叔并不認為它是徹底失敗的。
從細微處,可見華裔創作者話語權的提升。
角色不再操著半生不熟的蹩腳普通話,或是洋涇浜英語。
時不時還能冒出講究的半文言臺詞,也大都咬字清晰。
他們的抗爭,也逐漸成為美國流行文化的一部分。

當然,以我們國內的視角來看,缺乏共鳴也合情合理 。
因為對于大部分中國網友而言,關心的不是亞裔的生存狀態,而是中國文化的弘揚與輸出。
于是,看到這樣「不倫不類」的作品,頓時狂怒。
「輸出了不是中國文化的中國文化給全世界」

遺憾的是,將這層憤怒放進嘴中細細咂摸,剩下的只有無奈。
劇中,有一處再小不過的細節。
一名女生向王進說起客套話,搬出韓流男團套近乎。
王進只得尷尬地搖頭晃腦。
「防彈少年團是我全世界最愛的男團」

就目前而言,華語電影的文化輸出,確實太孱弱了。
《西游記》自然是華人世界里最著名的文化寶庫。
我們過去也曾拍過不少經典的影視作品。
如萬籟鳴導演的動畫片《大鬧天宮》、楊潔導演的86版電視劇《西游記》……

就算是1995年劉鎮偉、周星馳合作的解構版《大話西游》,那也是今天被奉為圭臬的喜劇神作。

可到了近十多年,國產西游題材已經幾乎到了爛片集中營的地步。
無論是卡司多強,投資多大,視效多炸裂,最后呈現的內核卻愈發空洞乏味。



迪士尼這次「魔改」,的確也是質量平平。
但魚叔也實在沒什么底氣,大肆嘲笑。
畢竟,先把這個經典IP毀得稀巴爛的,恰恰是我們自己。

全文完。
助理編輯:三十郎